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欧洲爆发了影响深远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
在战争接近尾声时,人们试图寻找一些办法防止战争再次爆发,“神圣同盟”应运而生。“神圣同盟”的主导者、“两面神”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自幼受启蒙思想影响,对内施行自由主义改革,但1812年打败拿破仑、挽救整个欧洲后,其执政理念陡然改变,成为镇压革命、维护君主专制的保守主义者。他提出了创建“神圣同盟”和“欧洲协调机制”的外交构想,试图称霸欧洲,甚至插手美洲事务。
本书以亚历山大一世缔造“神圣同盟”的过程为主线,辅以对美国、英国、法国、奥地利、普鲁士等国的政策描述,解读了拿破仑战争后的欧洲格局,分析了亚历山大一世的心态转变历程,以及美国、英国、俄国之间的利益纠葛,诠释了没有具体内容、仅凭兄弟友爱结盟的“神圣同盟”为何会遭到反对,以及美国为何从孤立主义转向扩张的门罗主义。
威廉姆·佩恩·克雷森(William Payne Cresson,1873—1932),美国历史学家,伦敦皇家地理协会会员,美国国际法协会会员。1922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著有《波斯:正在苏醒的东方》(Persia,The Awakening East)、《哥萨克人和他们的历史》(The Cossacks,Their History and Country)、《詹姆斯·门罗》(James Monroe)、《神圣同盟:拿破仑之后的欧洲与门罗主义》(The Holy Alliance,The European Background of the Monroe Doctrine)等作品。
目录
引言 >>>001
第1章 神圣同盟的影响 >>>057
第2章 神圣同盟的早期政策:美洲君主制 >>>083
第3章 亚琛会议 >>>103
第4章 美国与欧洲政治体系的重建(1815—1820) >>>125
第5章 国际会议时代 >>>143
第6章 欧洲与门罗主义 >>>169
附录1 1818年亚琛会议拟定的领土保障协议 >>>199
附录2 拿破仑战争后的世界革命:特罗保会议 >>>203
用户点评
神圣同盟并不是维也纳会议的直接内容,但是与也跟维也纳会议关联很大,很有看头的一本书。
本书叙述的,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亚历山大一世)试图在欧洲推行建立在宗教和君主伦理上的“欧洲协调机制”(神圣同盟)未果,转而在美洲事务谋求突破,最终引发新兴的美国以提出门罗主义反制的故事,开辟了相关课题研究新视角。
作者详细的梳理了19世纪初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政策协商机制,详细的介绍了“神圣同盟”被提出以及他给欧洲和美洲所带来的影响,总结了它的积极作用和这一项外交政策的局限性。

下载地址
正在寻找资源
如果您恰好有这本书的资源,欢迎留言提供给其他的读者。
如果您非常需要这本电子书,可以留言,我们将会优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