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近百年的学术经典,与冯友兰《中国哲学史》齐名
本书1936年在日本岩波书店出版,1939年便由商务印书馆以《中国哲学思想史》为名引进出版,随后畅销至今。日本东北大学名誉教授金谷治称“此书很快被翻译成了中文,和前后出版的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一起,作为划时期的著作,受到世界性的高度评价”。
★日本中国思想史学创立者的代表作,以内在关联探究中国思想的推移发展
武内义雄深入探讨中国学术流派的师承和思潮的变迁,而非用西方术语和模式套中国的材料,开启了日本真正的中国思想史研究。本书不罗列人名、书名,而是关注一种思想从何产生,又通往何处。其论述如思维导图一般清晰,引导读者体会中国思想的变迁,而不是仅仅记忆人名、书名,是不可多得的入门佳作。
★俯瞰思想史全体的明澈论述,精译精校,新增作者所荐入门书单
本书文笔雅致,论述透彻精到,言简意赅,读来如春风拂面。新版以《武内义雄全集》第八卷为底本修正原译文不当之处,并增补作者为读者所列入门书单。
本书是汉学大家武内义雄的代表作。全书将中国思想的演变分作三期,即未受外来影响的古代期、佛教传入后儒释道三者交涉的中古期,以及宋明以来的儒教革新期。在各期中,作者分析一种思想自何而生,又通向何处,从而清楚勾勒出中国两千年的思想面容。作者潜心研究《论语》《老子》等经典数十年,因此述及诸子时代、经学时代时言简意赅,难出其右。
武内义雄(1886—1966),字谊卿,号述庵。京都大学文学博士,日本东北大学名誉教授,日本学士院会员,获“文化功劳者”称号。师从狩野直喜,研究集清代考据学与日本汉学文献批判学之长,奠定了日本中国思想史研究基础。著有《论语之研究》《老子原始》等,另有《武内义雄全集》十卷行世。
汪馥泉(1900—1959),字浚,杭州人。曾任教于复旦大学、东北人民大学等。译有《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学思想史纲》等。
夏川,日语译者,译有《花衣魔笛手》《鹤见俊辅传》《日本近代史》等。
目录
前 言
绪 论
古代期(上)诸子时代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民族信仰
第二章 孔子
第三章 孔门的两个学派
第四章 墨子及其后学
第五章 老子及其后学
第六章 稷下之学
第七章 庄周及其后学
第八章 逻辑学的发展
第九章 荀子及其门下
第十章 秦代的思想界
古代期(下)经学时代
第十一章 前汉的经学
第十二章 后汉的经学
第十三章 两汉的诸子
中古期 三教交涉的时代
第十四章 从儒教到老庄
第十五章 从老庄到佛教
第十六章 道教之成立
第十七章 经学之统一
第十八章 隋唐之佛教
第十九章 中古期哲学之概观
近世期 儒教革新的时代
第二十章 儒学之新倾向
第二十一章 佛教之新倾向
第二十二章 宋学之勃兴
第二十三章 道学—周张二程之学
第二十四章 春秋学—欧阳修与司马光
第二十五章 宋学之大成—朱子
第二十六章 宋学与佛教
第二十七章 宋学之别流—陆子
第二十八章 朱陆的门下
第二十九章 明学—陈白沙与王阳明
第三十章 清学之演变
文献解说
用户点评
虽然贫喵认为钱穆的《中国思想史》写的内容更好,但是武内义雄的《中国思想史》写的体系更胜。武内的从“诸子时代”至“经学时代”之分,不知道是否对冯友兰有无影响?贫喵主要阅读了三教部分与宋代部分,屡获新见,颇受启发。(看来还是水平太菜😹)需要吐槽的是,作者谈及宋学的兴起时,只讲儒佛两家的新趋势,这点不如乃师内藤湖南客观。😺顺便吐槽一下哲学系,他们好像从来不做学术史唉:民国时代东西方学界普遍认同“儒教”一词,结果他们后来基于自己的儒教信仰,极端忌讳“ZJ是封建迷信”,于是断言“儒家不是ZJ,从来不存在儒教”。🤣那么请问“三教合一”这个词,是不是近人的发明啊?👻
汪馥泉译本题为《中国哲学思想史》,近来新印本或题《中国哲学小史》,或题《中国思想简史》,此本恢复武内义雄原书名,却失汪译之旧,至少应稍作说明。三本在最后一章《清学之演变》末均丢失三大段文字,见书评中。
写出了思想的流动,从何而来,又走向何处。其中提到司马光、苏轼还挺独特的

下载地址
正在寻找资源
如果您恰好有这本书的资源,欢迎留言提供给其他的读者。
如果您非常需要这本电子书,可以留言,我们将会优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