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数字论文
【作者】[美] 安德鲁·阿伯特
【ISBN】9787040496352
【发布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简介】《数字论文:运用图书馆、互联网资料研究与写作指南》主要内容包括致读者,引言,图书馆人种志,基本要素,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参考书目,中期阶段的扫视、浏览和强力作业,阅读,中期阶段文件和组织,中期分析,中期阶段写作,中期阶段设计,结束阶段,词汇表,索引。
安德鲁·阿伯特(Andrew Abbott),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曾获该校Gustavus F.and Ann M. Swift杰出服务教授奖,任《美国社会学学刊》编辑,有《职业体系》《本系和学科》《学科的混乱》和《时间很重要》等著作出版。他两次担任芝加哥大学图书馆理事会主席,并对该校乔和丽卡·曼索托图书馆(Joe and Rika Mansueto Library)的规划起到核心作用。

【用户评论】
我要把之前的所有笔记重新翻一遍,归档,整理!
图书馆骨灰级玩家写给digital era学者同行的良心指南,手把手教你如何稳步推进研究(从检索到写作一应俱全)。除此之外,开头用图书馆研究示范如何使用图书馆的套娃案例也太有趣,院系图书馆如何衰落、学术生产如何过载,瞬间明白为啥现在二三流期刊看都不看,太多参考文献“仅是装饰,索引无能”。AA强调,虽然这样说很老派,但物理世界的限制往往迫使我们做出更多判断——555已经在反思了。一直到索引和搜索部分,足见其对学术生产整套技术-社会系统的了解,有时细致到令人发指(谁能想到搜不到论文是因为字体更换…)。如果不了解过去,怎么能理解现在?如果不了解知识生产的逻辑(理论逻辑而非“财富密码”),怎么能成为一个合格且自觉的知识生产者?话说回来,豆瓣倒是座不错的图书馆lol
必须对照英文原书。原书值得一个95分,然而从中译本看,顶多能给75。不提。全书自身就是一个高度organized的学术作品范本,对每个阶段叙述细致,实例丰富,每章每节回顾前文,对读者十分友好。窃喜自己全凭直觉做对了几件事情,如记研究日志、设置文件夹层级结构和坚持打印纸质材料。最有诱惑力的建议是设计minianalysis,完成一些小但有机的片段。通过“找出可能引用A文的人”并扒下他们的参考文献,逆向找到直觉中认为存在的A文,是闻所未闻的检索技巧。另一个有意思的想法是设置分析文件夹,将一手文献剪裁整理,附上注解,丢进去。对一份精确的“设计文档”的强调,其实是很高的要求了。个别出自图书馆学的说法,未必适用于史学。p207(170)的“时间表”和“传记”,值得尝试。要补笔记
翻译略有失误但仍可读。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阿博特用他的过程社会学视角对研究方法实践的阐述。有趣有料,好书,值得放在手边随手去翻。
有时候觉得Abbott的天才之处就在于,他可以运用高度精确、数理化的语言去呈现复杂的逻辑关系,并且在各种概念、单元之间构建矩阵关系。读过这本书之后,算是对他理论生产背后的方法论有了些了解。正如他自己所说,这本书不太像是一板一眼的研究实操指南,而更像是“研究之研究”。这本书深入到图书馆研究的各个步骤,事无巨细地提请研究新手们注意各个隐微琐碎的操作细节,其中对重点词汇表的生成、对WoS的关键词搜索的使用、迷你型分析的介绍都很有启发。但归根到底,还是要效率阅读、勤于写作!
备课。这个要求太高了……不过可能必需要这么用力吧。新学期的一个新研究(指拖了几年)准备用用其中一些。(Martin吐槽的不要推广自己的项目管理经历,不知道是不是也包括这本书)
“这是一种伟大的信任。加油啊!”
5🌟。比较详细,值得好好做笔记,反复读读&实践。
补标,待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