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阶级的道德意义
【作者】[英]安德鲁·塞耶
【ISBN】9787208183728
【发布时间】2023-10-01
【格式】PDF
【简介】《阶级的道德意义》一书分析了人们亲历的阶级不平等的道德层面。阶级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物质财富,而且影响着我们能否获得我们有理由珍视的事物、关系和实践,包括他人对我们的敬重或尊重,从而也包括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它影响着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并形塑着我们获得一个圆满生活的机会。然 而,当代文化日益否定阶级,认为承认阶级是一件令人困窘的事情,尽管阶级之存在往往是彰明较著的。通过借鉴道德哲学和社会理论,特别是发展了布尔迪厄的惯习概念,并将其运用于对阶级的实证研究,《阶级的道德意义》引人入胜且深入浅出地展现了人们如何在特定环境中受到评价,在这些环境中,人们的生活机会和成就客观上受到出身阶级的运气影响,还受到与他们的道德品质或功绩关系甚微的力量的影。
安德鲁·塞耶(AndrewSayer),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社会学系社会理论与政治经济学荣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科学方法论、政治经济学、道德与伦理问题。主要著作有 : Microcircuits of Capital(1988, 合 著 )、 Method in Social Science(1992)、The New Social Economy(1992, 合 著 )、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y: A Critique(1995)、 Realism and Social Science(2000)、 The Moral Significance of Class(2005)、 Why Things Matter to People: Social Science,Values and Ethical Life(2011)...

【用户评论】
超越社会化约论的局限来理解常民规范性,并以此视角分析阶级不平等如何影响人们的承诺和对益品的评价与追求、人们的伦理秉性和对待他人的方式,以及这些如何反过来影响不平等的再生产或转变。 后半部分的分析非常精彩,人对阶级的态度,既表明他们想根据阶级做出道德区分,也显露出对阶级道德的不安,阶级自豪感和内疚感之间的张力,导致阶级为个人自尊提供来源的同时也固化了阶级划分。虽然作者乐观地提出由于阶级的道德意义的普遍标准,其自身会受到挑战,但在制造不平等再生产的共谋下,可能只有社会冲突的爆发才能轻轻敲打这层金字塔。 “如果理论不能对主体自己评价社会秩序的规范性立场采取绝对的开放态度,理论就会与社会不满的面向完全脱节,而这正是理论应该时刻关注的。”说的真好,这才应该是我们研究的意义。
安德鲁 塞耶的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社会学新知”译丛之一种。阶级的现实影响却、无所不在,既塑造了物质益品和权力场域的再生产和分配,也渗透到了人们的自我认同、道德意识和道德行动。
一针后现代主义的解毒剂
泛泛而谈吧,反思一百年也无济于事。不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怎么能忍受世界上这么多烂事。
苏州有个村子拆迁,因为村民对拆迁政策不满意,然后就和当地xx产生了一些矛盾,最后诉诸于法律。一个和我关系不错的朋友在此事上跟我产生了极为迥异的想法,他完全不认可村民的做法,更是指责这些村民不知足。听完他的想法后,我产生了深深的疑惑。我和他都是北方农村出身,没有什么背景,为什么在认知上却有这么大的差异。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有了一些思路。以我的水准不足以评价这本书,能说的就是受益匪浅,加深了一句话在我心中的分量——学问都在细微处。
“阶级”最初以经济实力划分,如没有特别变故(战争、天灾、人祸等)及不肖子孙作妖,基本上可以做到固化甚至爬升,“没落贵族”毕竟是少数。因此,所谓“阶级的道德意义”不过2个维度,同阶级之间彬彬有礼,跨阶层就要么往上跪舔、往下仁慈,“施恩”本身也是一种阶级歧视
借简中出版重温了一章,依然是我喜欢的Andrew Sayer,除了文笔有时确实不太好
在与布尔迪厄对话的基础上论述阶级和道德。对社会学名词懂得太少了,读的十分艰难。
感谢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