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风土
【作者】[日]和辻哲郎
【ISBN】9787100157971
【发布时间】2018-03-01
【格式】PDF
【简介】《风土》讨论的是“人文的风土”,即历史、文化、以及民族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书中通过对季风型、沙漠型、牧场型三种风土类型的考察,进而分析了各个地区的宗教、哲学、科学和艺术特征,阐明人的存在方式与风土的关系,并提出:“世界史必须给不同风土的各国人民留出他们各自的位置”的观点。论述周密,言必有据。
和辻哲郎(1889-1960),日本著名哲家、伦理学家、文化学者,其伦理学体系被称为和辻伦理学。《风土》是其代表作之一,他另著有《日本精神史研究》(1926)、《作为人学的伦理学》(1934)、《风土》(1935)、(伦理学)(3卷,1937-1949)、《日本伦理思想史》(2卷,1952)等。
陈力卫,著名语言学者,日本成城大学教授,东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兼职教授,在中日文化交流尤其是中日语言关系的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1982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日语系,1984年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后留校任教。1990年毕业于东京大学,获日本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学位。译有松尾芭蕉《奥州小道》等。
【用户评论】
第二章还是不错的,由于亲自调查过很多地方描写非常到位。
每一条河流都将获得它流经的那一部分大地的性质
草草读完,你说有偏见吧,说不定这就是人家眼中的客观不带立场呢(当然左翼思想) 中国人的无动于衷,有时会变成面目可憎的麻木,欧洲的阴郁部分之前未注意过,至于什么赫尔德黑格尔,你在说什么?来自傻子的问题
莫名笑点:“在日本人眼里,那些手持鸟笼、终日仰望天空的中国人真是不可思议。”
大概,只要人类还没有移民火星,这类写作都还是有效应的吧。作为日本哲学最璀璨的双子星之一,我事实上对和辻哲郎的偏爱更多,因为其学如海,深不可测。这本书可以理解为明治日本人对世界的一种想象方式和自我坐标的定位。作为哲学家,和辻谈为什么古希腊人对“制作”和“观察”这两项如此有兴趣,还是很具有解释力的。如他所言,中国追求大,而“日本人摄取的中国文化的养分已不再是中国的了:日本人崇尚的不是大而空,而是小而细”。
不知道是翻译问题还是什么,很难读...
非常有意思,虽然会批判作者在分类型描写时时刻带着日本为基准的视角,但这不也是风土的影响吗。拿风土来讨论国民性过于主观,但艺术的风土性那章写的非常好,至少只是从整体直观感觉去区分不同风土类型的艺术,而不是上来就决定性讨论某些艺术手法与"技术"。
内容不算太新鲜,论述欧洲那部分还蛮有说服力的,“风土”这个词对我来说本身就有一种奇妙的吸引力,说中日的第四章emmm,只能说还是本国的部分写得好。加一星的原因是陈力卫的译笔真是不错,在商务印书馆一众诘屈聱牙的哲学书里格外让人心旷神怡。
《左 翼》
原谅我,后面的历史考察部分没看下去